友人:天哪怎么又出河童?!我要的酒吞童子在哪里?
东篱:小友又在玩阴阳师?
友人:是啊。这个抽率真是在针对我非洲天神……不过突然想想,我玩这游戏了解了不少日本的“百鬼夜行”,西方的吸血鬼也因为小说《德古拉》而有所耳闻,反倒是对中国的魑魅魍魉没什么具体的概念,实在惭愧。
东篱:你这兴致来得倒也挺快。鄙人对此也算略知一二,小友不如放下手机听在下说说?
友人:那自是洗耳恭听。请东篱先生开始你的表演!
东篱:……你呀!在中国文化里,“鬼”为“归”,与生死相接。人死后的归宿便为“鬼”。就像朱熹在《周易本义》中说的:“魂游魄降,散而为变,鬼之归也。”
友人:先生你这说的挺玄乎笼统的,能不能具体说说中国鬼的分类啊?
东篱:哈哈,其实最系统的分类,就是你刚刚提到的“魑魅魍魉”。
其中,“魑”指的是山神兽等力量型或者形似龙却没有角的鬼神总称。比如山鬼。“魅”呢,为生存时间较长又有魅惑性的精怪。狐狸精,木精都在此类。而“魍魉”通常相伴出现,指比较虚幻,没有实体鬼怪的泛称。范围比较广,像水鬼、饿死鬼都涵盖其中。其中,“魉”是特别的一类。“魉”中的“两”指代上古时期的两轮车,后特指战车。因此,“魉”又可以引申为战死沙场的战士孤魂,漂泊无依又无法重回故土。
友人:这古人不仅有丰富的想象力,还想象得挺有逻辑啊!但你也知道我,光听这些理论不够带劲,有没有具体的鬼故事!
东篱:哈哈哈,就知道你没耐性。故事自然是有的,还有不少。那就先说一个阴阳师里也有的“姑获鸟”的故事吧。
话说“天上九头鸟,地上湖北佬。”,这里的“九头鸟”就是“姑获鸟”。
根据郭璞的《玄中记》记载:“荆州多姑获鸟”,而荆州就是今天的湖北。传说姑获鸟是死去的产妇所变化的怨鬼。而她们很喜欢抱走别人家的小孩,抱走之后就让夏获鸟来抚养,而夏获鸟则是姑获鸟变化的。传说它们要抱走别人家孩子前,会在婴儿的衣服上留下血滴。这也是为什么民间有小孩的家庭都尽量避免在鬼月(七月)时晚上晒衣服的原因,深怕痛失爱子。
友人:……这听起来怎么像拐卖儿童的呢?阴阳师里可把她美化了不少。诶等等,七月是鬼月是什么说法?
东篱:准确来说是农历七月。
相传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一,地府便会打开鬼门,放出恶鬼,一直到农历七月三十日才关上鬼门。为了让阴阳两界的人都平安,中国自古也都有在农历七月设“普度”的习俗,一方面帮助鬼怪早日脱离地狱之苦,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他们不要骚扰世人。
友人:啊我想起来了,我听家中老人讲过一些鬼月里的忌讳。什么晚上不能吹口哨,晚上一个人走不要轻易回头……这都是什么原理啊?
东篱:这个嘛,相传口哨声容易吸引孤魂野鬼,认为你在召唤他们从而跟着你。这样的追随者想必家人是不希望你沾上的。至于一个人走夜路不要回头,是因为常言道:人有三把火。一个在头上,两个分别在肩上。这火代表人的精气元气,如果一回头容易将肩上的火熄灭,从而让你身上的阳气减弱,鬼怪更容易附身。此外,如果路遇残余的焚烧过后的纸钱,也尽量避开,万万不可踩上去!
友人:哇,波士顿这天本来就够冷的,你这一说的,我更感觉背后一凉!那我晚上可什么都不敢做了!
东篱:小友莫慌,也没那么夸张。其实本来,不踩路上的纸钱就是对死者和死者家人的一种尊重,而平日如果去祭拜祖先也是对祖先的缅怀和敬重。至于网上流行和恐怖电影的那些恐怖游戏,也别怀着亵玩之心,为了证明自己的胆量而轻易尝试。所谓万物皆有灵,可以不信,但请一定怀有敬畏之心!
友人:我明白了!中国鬼文化的本质其实也是先人对生命思考和敬畏的体现吧!
东篱:哈哈哈哈!正是此理,小友真是难得孺子可教也!
友人:emmm听着好像是在夸我,但这个“难得”是什么意思?东篱你给我说清楚!
文案编辑 | 媒体策划部_如逸
平台编辑 | 媒体策划部_施郑玥